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报国寺警语

    施一切吉祥。  51、拥有天下非富有,心灵充实才可贵。  52、人有一分学养,便有一分气质,人有一分器量,便多一分人缘。  53、具有同体的平等,才能同心同德。具有共同的慈悲,才能共存共荣。同体与共生...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。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,就得先苦爱难。  59、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,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,这是永恒的至理。  60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,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。与其说你赚钱,不如说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152681.html
  • 社会关怀与解脱道

    无情、偏见、畏缩等烦恼当下止熄(或逐渐地止熄),还会不关怀所处之社会吗?那时,所有的慈悲心,一一都是发自无我的“如实智”,不但动机是最纯正的,并且相应缘起。我以为:这才是佛教的慈悲,这才是关怀社会与...对四向四果圣者之心境,缺乏经验性的认知,从而混淆他们之间的证德与断德。例如,般若、中的大义──缘起即空,这本是破除自性见、顿断疑根之初果所体证经验的内容;然而,由于对初果的欠缺经验,这所以才会以此种...

    李元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552819.html
  • 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方法

    !”  (4)学习“慈心念”法门,有助于增长善心。  学生庚:  “练习慈悲也很有趣,练习中我经常会想到和家人相处的情形,是不是因为一时口快又说了什么伤人的话?或是家人做的某件事一直让我不开心呢?...一路上栽培我的人(有时候心理会突然很感动)。”  学生辛:  “老师所教的修慈悲,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憎恨、愤怒、不平等负面的情绪,让我能从中得到解脱,就像老师说的,如果真的不能原谅别人,也应该善待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1057472.html
  • 佛教宗教文化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

    平等的社会实践,对调和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  佛教的慈悲表现在实践度众生为根本,所谓“一切众生而为树根,诸佛菩萨为花果,以大悲水浇益众生,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”。大乘佛教修行过程就是...菩提树下悟出众生的平等之后而开始进行教化的。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说:“奇哉!奇哉!大地众生,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执著,一切智、道种智皆可证得。”众生虽有凡圣区别,但本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4458741.html
  • 共享宗教智慧 共享和平安全

    一切阻碍和平的言行的宗教。 佛教的世界和平理念则奠定在其缘起论与慈悲的理论基础上,因而“佛教徒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,是佛陀平等护念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的体现”。佛陀教导人们要“勤修戒定慧,...恨,内心必定产生同情他人的慈悲之情;而洞彻宇宙人生真相、由痴转明,则会让人们远离囿于一己之私、一族之利、一国之得、一教之见的我执我见,以众生平等的精神去关心一切众生、帮助一切众生。 实际上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5459823.html
  • 佛教对于当今的普世价值

    慈悲,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甚至包括一切地狱魔鬼众生,在这点上远远超越了基督教。基督教对异教徒和撒旦使者并不怜悯。  佛教的自由价值。佛教认为奴役和专制是不自由的。如果一个人伤害了别人,必然带来恶报。...希望在家众能够合法地获得更多的财富。释迦牟尼曾经亲自教导在家众怎样理财,教导国王布施的功德。佛教的财富:没有对金钱的贪心,合法地获得更多财富,用来布施需要的人,懒惰的人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分,没有致富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3160251.html
  • 生处转熟处 熟处转生

    这样才不失布施之本意。  佛经中讲,贪欲心重的人应修不净观,瞠恚心重的人修慈悲,愚痴心重的人修缘起。但同时《华严经入法界品》还讲道:“虽观不净而不证离贪法亦不与贪欲具’,“虽修于慈而不证离瞠法亦不...是熟处呢?所谓损人利己、嫉贤护能、背信弃义,阳奉阴违:心狠手辣等等,这些都是我们的熟处,不仅熟而且是太热了,不经作意,触境生心,油然而起的都是这些东西。而诸如清净、平等、慈悲、至诚,乐善好施、舍己为人...

    郑家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2764532.html
  • 划时代的学术期刊——《普门学报》

    尤惠贞的(基督教“爱”与佛教“慈悲”的比较)、第十一期美籍日人稻田龟男的(试论东方美学的特色)、第十二期佛光山觉培法师所写的(“自我”与“无我”——从西方心理学的困境谈佛教心理治疗)。《普门学报》...现代化”是“要因应每一个时代的需要,以最巧妙的方便,将佛陀慈悲的精神普示于社会,也就是“现代化”于每一个时代。冈此,我们提倡佛教的现代化并不是创新,而是复古,把过去诸佛、大德的软化,以现代人熟悉、乐意接受...

    朱凯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4564901.html
  • 如何修持止观法门(二)

    法常见有二种:一对治观,二正。  (1)对治观:  对治贪欲用下净观,下净观共有九种。人若死亡则产生肿胀、青淤、虫啖、血涂、脓烂、坏烂(被动物所吞)、败坏(如肢体分解)、枯骨和烧成骨灰。如是观想,贪欲之心即灭。  对治嗔恚用慈悲,对亲朋好友及怨我仇我之人均是修持的增上绿,常行布施,使人产生欢喜心,广结善缘,嗔恚心即消退。  对治著我用界分别,界分别是三有(三有即是三界的生死)之依报,分别三有...

    觉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1267549.html
  • 宗教与人生

    他是自己生命的主导者,持有这原则才是实行“宗教是平等和自由”的精神。   二. 慈悲:   各宗教皆以慈悲、博爱为怀。我们应本著慈悲、博爱的本质来对待一切,不分任何宗教共同来行善,所谓「无缘大慈,...是为了逃避现实、灾难的避风港、弱者寻求神的庇佑。这是因为对宗教信仰理念不够彻底了解的原因。宗教信仰是一种激极乐的态度,信仰宗教绝对不是生意的买卖,也不是赶时髦或延续传统,更不是祈福庇佑的工具。而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171330.html